这堂课,没有教室,却有山河万里——2025年清华大学“思政实践”课程侧记

在“马兰花开”的故乡探寻核工业技术的最新突破,于田野间倾听一片茶叶带来的致富密码,与非遗传承人共赴一场“国潮”设计的头脑风暴……

2025年“思政实践”课程支队前往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

格物致知,经世济民;山河万里,皆为课堂。

2025年,清华大学“思政实践”课程再次扬帆,破浪前行。数千名清华学子在百余位导师的引领下,化身“行走的求知者”,将青春的坐标镌刻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蓝图上。这不仅是一次“行走的思政课”,更是一次师生同频共振、在时代洪流中“求解、寻道、立心”的深度探索。当课堂的边界延伸至祖国的广袤大地,当理论的深邃融入火热的实践浪潮,清华大学正以一场深刻的“思政实践”课程改革,书写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篇章。

清华大学于2024年在全国率先严格按照必修课标准开设“思政实践”课程,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以第一课堂的严标准与高质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汇聚全校之力,上好关键一课

“思政实践”课程的改革创新,是清华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课程改革之初,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就对课程定位、内容设计、工作机制等进行了顶层谋划,统筹调配全校优秀师资,为课程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校团委等协同联动,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院级组队与校级组队双轨并行,“一院一策”将“思政实践”课程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校级层面则紧跟时政热点,邀请各职能部处教师与优秀校友领衔,形成育人合力。

2025年“思政实践”课程交流座谈会

四位校领导分别领衔课程四大板块的组织与教学,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等顶尖学者齐聚讲台,为学生们带来思想的盛宴。

2025年,58个院系(部处)的237名教师带领3654名本科生,再次在大江南北上好这一堂“必修课”。再出发,脚下是大地,眼中是时代,心中是情怀……

严守课堂标准,深耕细作育人

“思政实践”课程绝非简单的“走走看看”,而是严格按照第一课堂标准精心设计的“理论-实践-理论”完整教学闭环。课程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线,设置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建设四大板块,下设新质生产力、大国重器、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16个主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将新时代伟大实践有机融入教学。

教学环节设置理论讲座、实践调研、小班辅导、报告总结四个阶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行前,主题导引课程与针对性辅导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行中,理论“微讲座”与支队研讨会及时跟进,引导学生深耕见闻、析清问题。行后,总结报告会则促使零散认识升华为系统思考。从第二课堂到第一课堂的跨越,意味着“思政实践”不仅有必修学分要求,更有教师全程指导、严格考核评价与集体备课保障,确保“必修2学分”的含金量与育人实效不打折扣。

实践结出硕果,行走方得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把一线观察“写下来”,把实践成果“讲出来”,把历史记忆“找出来”,在知行合一中实现思想的升华与价值的塑造。

2025年“思政实践”课程总结答辩会

调研报告与个人总结是学生们集体协作与独立思考的结晶,带队教师全程指导,逐一批改反馈,将实践路上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入脑入心的深刻体悟。12场高质量答辩,为各支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同学们将所观所感归纳提炼,在思想的碰撞中凝聚共识。

“思政实践”课程“白医乡路”支队前往西藏调研藏医药体系

在西藏,“白医乡路”支队追随援藏医疗队的足迹,读懂了“健康中国”在雪域高原的生动诠释;在甘肃兰州,工物系支队深入核工业一线,感受“大国重器”的磅礴力量,更将核科普的种子播撒在中小学生心中;在湖南安化,自动化系支队见证一片叶子成就百亿产业的奇迹,更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新清华》对“思政实践”课程学生感想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众多支队借助“思政实践”课程走进一个个抗战纪念地。在西南联大旧址聆听历史回响、在河北邯郸寻访抗战老战士、在湖南沅陵探访苏区史实、在广东江门驻足松山炮楼、在河南嵩县走进抗战办学旧址,同学们在追寻历史记忆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从理论课堂到实践熔炉,从校园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思政实践”课程的改革创新,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入选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火热的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祖国的大地是最宽广的课堂。清华学子正以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山河,以深刻的思考洞察时代脉搏,在理论与实践的交响中,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同频共振。

(清华新闻网11月6日电)

供稿:“思政实践”课程组

编辑:刘芳芳

审核:刘蔚如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