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一教101举行。学院全体教职工、全体2025级研究生新生参加典礼。

(开学典礼现场)
今年,54名博士生、38名硕士生共计92名研究生新生加入学院大家庭。

(学院院长朱安东讲话)
学院院长朱安东教授在讲话中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历史一次次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他向选择走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的学院,选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志业的同学们提出三点期盼:一是原原本本学好马克思主义,在原著原典的研读中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知者。二是时时刻刻信仰马克思主义,在改造思想的过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真信者。三是扎扎实实用好马克思主义,在担当使命的实践中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真行者。从“真知”到“真信”,再到“真行”,是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清华马院人不变的追求。他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真正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知者、真信者、真行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教师代表陈明凡发言)
学院教师代表陈明凡教授对2025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向同学们分享了对信仰和科学的认识,强调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她用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勉励新生在学术与信仰的追求中,既要树立远大志向和“独上高楼”开阔视野,也需具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精神,最终在扎实钻研中实现“蓦然回首”般的真理领悟。希望新同学们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理解其真理性,并在新的学业阶段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学术追求与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校生代表龙雨涵发言)
在校生代表、学院2024级硕士生龙雨涵从与经典、与师友、与时代的三场对话出发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号召相聚在清华马院的同学们共同在此丰富知识、增长本领,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坚定理想、勇于担当。以青春之我回应时代之问,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年力量。
2025级博士生李宗阳、2025级教育博士生刘强、2025级硕士生廖与歆代表新生发言。

(2025级博士生李宗阳发言)
李宗阳结合从社科到公管的求学经历及“深耕计划”在南疆的实践,表示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其不仅能解释世界,更能改变世界。他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被听懂、被践行,主张学术应扎根中国大地,回应真问题。面对数字时代的变革,他呼吁青年摒弃“骄娇”二气,以扎实的理论回应时代命题,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2025级教育博士生刘强发言)
刘强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对思政教育、师德师风和青年奋斗的深刻体会。他表示,信任马克思主义并投身思政教育,是源于“相信少年的你”的责任与信念。他谈到,教育者应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师德师能、培育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他呼吁全体教育博士以热爱致青春,在“行胜于言”的清华风气中不懈奋斗,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5级硕士生廖与歆发言)
廖与歆分享了她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习的心路历程。她表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解释世界的钥匙,更是改造现实的武器。她呼吁新生们要立志笃学、知行合一、心系人民,既要深耕经典、胸怀天下,也要扎根实践、回应社会需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事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真正做到把“小我”汇入“大我”的担当之中。

(艾四林、欧阳军喜为新生代表赠书)
开学典礼举行了赠书仪式,学院为新生准备了经典原著,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列宁专题文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等,艾四林教授、欧阳军喜教授代表学院教师向新生代表赠书。

(何建宇为新生班级班主任颁发聘书)
学院为新生班级配备了精锐的班主任团队,学院党委书记何建宇老师为新生班级班主任颁发聘书。

(邓喆主持典礼)

2025级“清小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寄语,学好本领、砥砺信念、涵养情怀,牢记老师们的殷切嘱托,成长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